“600米的廣州新電視塔、1007米的沙特國王塔、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還有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這些舉世聞名的龐然大物我都有幸見證了他們最初的模樣,有幸參與了它們的開發設計。”紀念墻前一位沉著干練的“年輕人”正十分欣慰地說道。
他就是劉中華,一位世界頂尖的鋼結構專家,國內外眾多著名的鋼結構地標建筑,他都參與了開發設計。這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他2002年結構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就一直在跟鋼結構打交道,成績斐然,廣獲認可。2013年,年僅38歲的劉中華,被中國最權威的鋼結構技術組織——中國鋼結構協會正式接納為專家委員,成為了該組織最年輕的專家委員。
從曾經的基層機構工程師到現在成績斐然的總工程師,劉中華把自己的成就歸功于趕上一個好時代,一個國家基礎建設飛速發展的時代。2020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劉中華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表彰。
一戰成名,主持“鳥巢”鋼結構圖紙設計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儀式上,向世界亮相的 “鳥巢”,因其獨特的造型,成為了世界的焦點。那時,守在電視機旁的劉中華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大家拼搏多年的項目終于讓全世界看到。2005年項目啟動之初,“鳥巢”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復雜的鋼結構工程之一,而作為這樣一項大工程深化設計工作的負責人,年紀輕輕的劉中華看似擁有了無上榮耀,實則是肩負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
“鳥巢”國家體育場
思路是成物的開端,那么圖紙就是工程制造與施工的依據。為了確保圖紙按時順利完成,劉中華和團隊20多人在接到任務時就開啟了全年無休的“瘋狂模式”,每個禮拜北京—紹興往返成了工作的常態。“我的主要任務就是不停地畫圖紙,光設計圖紙就畫了一萬張A1紙,那幾大卷‘鳥巢’手稿圖,我肯定要把它們好好珍藏起來。”劉中華笑著回憶著當時工作連軸轉的“盛況”。
萬事開頭難,在設計圖紙時他們遇到的第一個致命問題便是沒有成熟的商業設計軟件可以使用。當時施工圖設計單位采用的是國外的一款設計軟件,但這款軟件并不能滿足他們深化設計的需要。為了保證接下來的工作順利進行,劉中華就帶領公司的技術團隊,與同濟大學的一批教授博士一起,日夜兼程地討論,測試,在圓桌邊建起了一個“家”,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發出了一套彎扭構件專用深化設計軟件,以創新的技術水平成功解決了鳥巢鋼結構中的一個巨大難題。
正是他們無數人的堅持與奮斗,像螺絲釘一樣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工程的順利完工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終“鳥巢”在世界的目光中大放異彩,與“鳥巢”相關的技術研究也獲得了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鋼結構大師,連續創造多項“第一”
有了鳥巢的金名片,劉中華的團隊名氣在業界一下子傳開,各類復雜的結構,加工要求高,施工難度空前的鋼結構項目都找上了門來,這是公眾對他們專業能力的認可,同時也帶來著無數未知的工作困境。“工作上的磨礪讓我堅信,沒有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只要有一股子韌勁,潛心鉆研,堅持不懈,最終一定會解決問題,獲得收獲。”這是劉中華回顧著多年來的榮譽與挑戰所得出來的結果。
相比傳統的混凝土,鋼結構有著強度高,結構重量輕,塑性韌性好等多方面有優點,奧運會后,使用鋼結構將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劉中華也像“開掛”一樣創造了多項第一。
國內第一個懸掛式張弦結構——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異形曲面網架——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世界跨度最大雙向張弦結構——國家體育館、國內第一個可開閉體育場——南通體育場、世界懸挑最大單層網殼——上海世博軸陽光谷、世界跨度最大的弦支穹頂——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世界最大機場——北京大興機場……一大批重、大、難、新的國家重點工程橫空出世。
鋼結構的發展不僅使得大批量新型鋼結構建筑的誕生,更對上下游的鋼鐵行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不僅促進了上游鋼鐵行業新技術的不斷開發,為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應用基礎,而且牽引和驅動下游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其需求變化直接決定了行業未來的發展狀況。劉中華就像這特殊的鋼結構一樣,有著讓人信服的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將鋼結構的精神發揚光大。
“進無止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到慶幸,能夠在這個新時代里奮力拼搏,能夠隨著產業轉型的脈搏同頻共振,能夠與國家的發展共同成長。”這是劉中華自身的感悟,也是對后輩深切的寄望。
【來源:紹興市總工會_工會新聞】
掃碼關注公眾號
szfl1680
掃一掃,加微信客服